回首頁
回首頁
 

 

蘇貞昌美智庫演講 提民進黨3R原則

正在華府訪問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3日早上面向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公開演講,提出了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oconciliation)、再平衡(Rebalance)的三個R原則。

在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的主持下,蘇貞昌當天用英語發表演講,令近百名聽眾稍感意外。他相當成功地完成了英文演講,在答問部分用中文。

蘇貞昌提出第一個R(責任 Responsibility),指民進黨是負責任、具治理能力的政黨,其目標是帶領民進黨贏得明年底的台灣地方選舉,鋪陳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的道路。

蘇貞昌提出第二個R(和解 Reconciliation),是關於中國政策與台灣共識。他認為兩岸關係歷經過去五年互動之後,維持穩定的合作動能將會減緩甚至停滯,有賴台灣和美國更務實看待兩岸關係。他稱自己是實事求是、務實有原則的人,過往擔任“行政院長”有推進達成兩岸包機協議的紀錄。

蘇貞昌說,過去民進黨對中國政策的討論與決策經常受到選舉因素的影響,結果造成人們對民進黨政策不夠了解,出現誤解,相信若民進黨要重新執政,這是必須克服之處。

蘇貞昌重申民進黨政策的核心價值觀: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它的“國號”是“中華民國”,這是台海的現狀,任何改變此一現狀的行動,都必須獲得台灣人民透過公民投票的民主機制來決定,這就是民主過程決定論。

蘇貞昌說,另一方面,民進黨面對崛起的中國,使用積極的自信來面對,也願意和中國互動,不只是希望與中國政府對話,更期待與中國庶民社會交往。

蘇貞昌表示,這只是民進黨建構對中政策戰略思維的第一步,一旦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強化黨內對中政策的立場、策略與政策,就會尋求凝聚台灣內部對兩岸關係的共識。這些準備都是預作未來與北京關係正常化的基礎。兩岸之間沒有“魔術公式”可以解決所有歧異,兩岸關係改善必須艱辛地循序漸進。

蘇貞昌提出第三個R(再平衡 Rebalance),是指“再平衡”與強化台美關係。他指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夥伴”,也是台灣最堅實的“安全夥伴”與“經濟夥伴”。他向美方保證,未來民進黨政府絕對會承諾做好台灣自我防衛,“不要問美國能夠幫助台灣什麼,而是台灣要自我努力去贏得美國的幫助”。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樂見奧巴馬政府繼續推動亞洲“再平衡”政策,台灣應該被整合為“再平衡”的一員,繼續爭取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聯盟”。

回答聽眾提問時,美國學者和現場媒體的主要關切點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能否讓美國安心,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得以持續。

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容安瀾問:上次台灣選舉,民進黨採取的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不為北京所接受,如果未來民進黨還是這個立場,怎樣才能繼續進行兩岸對話?

蘇貞昌:民進黨核心價值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我們不會放棄,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但我們也持開放態度,要與中國往來,秉持善意互動,但如果中國一定要我們放棄主權,一定承認是它的一部分,我們不能接受。我們希望中國不要一直逼台灣,非得承認台灣是它的一部分不可,這與現狀是違背的。請它不要改變現狀,我們也不會改變現狀,我們不去挑釁它,它也不要來折騰我們,我們應該是好鄰居。兩邊人民有這麼多互動往來,彼此做生意,我們可以做任何買賣,但主權是不賣的。相信中國是個大國,應有很大的肚量,很寬的態度,為區域和平穩定負起責任。我們還是會展現善意,但希望中國不要逼人到絕地。

美國國會研究所研究員簡淑賢問:民進黨藍皮書提出的防衛政策,唯一目標是針對中國的軍事威脅,還是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以起嚇阻作用?

蘇貞昌:台灣有自我防衛能力是天經地義的,但防務預算對台灣是沉重負擔,馬政府現在防務預算只占GDP2.1%,一定有其困難。台灣維持最起碼的自我防衛不是針對中國,而是中國針對台灣,是不得已的事。我們有再多軍購都打不過中國,我們也沒想跟它打,只是想讓任何國家要並吞和侵略台灣時要付出代價,這是我們最後和最大的決心。我們不針對任何人,而是維持生存機會和保有我們價值最起碼的條件。我們期待美國繼續支持台灣自我防衛機會與能力,也期待中國贏得台灣的民心不是用飛彈而是用善意。民進黨會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雖然辛苦,但自由不是免費的。

中天新聞問:上次蔡英文訪華府,她不被有些美國官員理解,懷疑她是否有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此行您是否也感覺到這種挑戰和壓力,您以什麼方式消除美方對民進黨的疑慮?

蘇貞昌:上次我們提名的候選人在美國碰到的問題,我們感到遺憾,其實她是相當有能力的人,處理兩岸問題很有經驗。在選舉過程中彼此是否有誤會和落差,我希望這種事情以後不會再發生。我個人認為民進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是符合台灣人民最大意願和期待的,連馬英九在選舉最後所講跟民進黨是一樣的,也是說台灣前途要由2300萬人民來決定。選後有人跑到中國去,有一國兩區的講法,那個講法在選舉時講,他一定不會當選。我們用始終一貫的態度表明我們是有誠意的,不會變來變去。這幾天與美國朋友交換意見,相信他們也感受我們對自己堅持的價值不放棄,並有善意處理兩岸關係。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和力量更了解中國,而不是民進黨自己關起門來了解中國,同時與中國多點互動,包括近期許多中國學者甚至官員與民進黨幹部和學者交換意見。兩岸要向正面方向發展,而不是互不往來、針鋒相對,改善關係是兩邊人民最大的福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IS教授蔔道維問:您說民進黨的立場是一貫的,但陳水扁執政時一些做法引發對外關係緊張,民進黨是否從中學到一些教訓,確保未來如果重新執政,那樣的做法不再發生?

蘇貞昌:民進黨過去做法有對的,也有需要檢討的。我們不能只把焦點放在國內政治,我們是在國際社會存在,做任何事情要考慮朋友,不能給他們意外;我們需要注意大環境。過去的做法我們是否能夠更超越,如果有讓朋友覺得不放心和意外的地方,也都應該改正。堅持一種價值和核心利益,不用一直講,不能用讓朋友產生誤會或讓周邊產生緊張的方式。我從政30年總是堅持原則,但也不會讓朋友對我不放心,未來民進黨應多贏取信任與支持,在兩岸沒有足夠信心的情形下,如果了解彼此堅持,尋求對話,讓氣氛和緩,讓事情往善意發展,是兩邊都應努力做的事情。

自由時報問:您訪美的同時,吳伯雄與習近平對話,中國一直要把兩岸關係鎖進一個中國框架,民進黨是否表達擔心,有什麼因應策略?如果民進黨執政,如何處理中國要求政治對話的壓力?

蘇貞昌:民進黨認為兩岸互動要堅持民主決定,經由自由、彼此對等、用政府對政府,而不是政黨對政黨的方式。吳習會這種出於政黨,不受議會監督的對話,不是兩岸好的互動方式。未來中國一定還會將台灣鎖進一個中國框架,這是其始終不變的,但民進黨始終不變的是絕不願意被鎖進一個中國框架,我們也絕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絕大部分民意也不願意被鎖進中國,連馬英九都不敢講與中國做政治協議。相信中國越加大力量,台灣跑得越遠。中國要爭取台灣民心,越往民主自由方向發展才越有吸引力,越用強力和威脅越沒有吸引力。

美國在台協會官員薄瑞光、施藍旗等旁聽了這個演講。

中評社 2013-06-13

台灣e新聞